吴啸海:自然意识
“自然本身是这样一个存在者,它出现在世界之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步骤而被发现。” ——海德格尔 “吴啸海:自然意识”是艺术家吴啸海于2023年3月在爱马思艺术中心举办的个人展。吴啸海曾被评为“年度世界十位最具潜力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包含以“自然”为核心的230余件多种艺术形态作品,是吴啸海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全艺术作品个展。PILLS受邀担任此次展览的空间设计工作,向来访者揭示出一条独特的观展路径,呈现出一个熟知却蕴含无限生机的“自然”。
迷宫_自然的感应 一层空间展示的是吴啸海沉浸于自然之中创作的巨幅绘画和立体作品。艺术家步入户外,随处可见的石头、树木、草地成为观看的对象。他以平视或俯视的目光对自然之物进行“忠诚”地观察和“复刻”,画面像是“人体机器”扫描之后再予以拼接的结果。空间设计概念方案呼应艺术家“观看”“自然”的创作方式,意图在展厅还原以“迷宫”为原型的大地景观,为观众带来以脚步回归自然的沉浸式体验,唤起身体和土地之间的感应。雕塑作品被错落放置于迷宫路径的各个位置,矮墙为观众间隔和制造出具有强引导性的观展流线,在此观看者与艺术品形成由远及近,迂回环绕的凝视关系。同时,设计将结构柱体以镜面材料包裹和隐藏,在有限的土地上放大出视觉的无限性。大尺寸油画作品被陈列于四周展墙。墙面和天花均为黑色,线状灯带规整布局于空间上方,营造出幽暗神秘的整体氛围。克制的光环境衬托出画面内容的丰富和色彩的鲜活。随着细节的展开,原本日常的、易被忽视的“自然”被放大和凸显,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和生命力,激发起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反思。 地平_观看的陷阱 原展厅二层具有低矮、结构复杂的特点和局限性,空间设计延续一层室内具有神秘色彩的幽暗氛围,布置出黑暗中一线光亮的“地平”。二层展览内容为艺术家于疫情期间创作的148张素描日记,放置素描的玻璃斜面展柜沿墙体形成半围合。来访者穿过明亮的白色通道进入该空间,作品以连环画的形式逐一陈列、连续展开于眼前。“地平”仿佛创造出一个由图像组成的深层时空,引人入胜。画面内容均来源于艺术家直觉主观的具象涂抹,自然之物与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却不构成有任何意义的叙事。极富秩序感的展陈形式试图引导人们去探寻图像之间内容的关联,或由可辨别的艺术史形象产生解读。在此,画面和空间设计错位的表达形成了一个“观看的陷阱”,强调出艺术家所认为的“生理观看”的重要性,令人质疑依赖于经验和文化意义上的“观看”。 厚墙_步移景异 三层展厅原为视野开阔、自然采光充足的白盒子空间。此次设计在空旷的室内规划出一道主要的观展廊道,廊道宛如一堵“厚墙”,将场所一分为二——形成廊道内部及外部的围合空间,以满足多种形式展品的陈列需求,同时制造出“观看”的趣味性。 不同尺度的立体作品被放置于廊道内部高低错落的展龛之上。我们在廊道一侧保留了原有展览的临时墙体,墙体在削弱室外光线对展览光环境干预的同时,为同侧大型雕塑作品引入柔和的自然照明。设计沿曲折的廊道平面在内部开窗,形成不同的框景与对景,参观者透过墙面的窗洞,可欣赏置于在围合空间中的艺术品,或远瞻对面廊道中的雕塑。进入廊道外部形成的围合空间,支撑厚墙的木结构裸露于此,杂乱的涂鸦和文字与具有古典质感的立体作品混合并置其中,营造出粗粝自然,看似纷乱无序却富有创造性的场域感。“厚墙”方案通过墙体限制参观者的视线,是对传统的观展路径的挑战。而不同景面的有序组织,增添了观看方式的多样性,鼓励观众采用更创新的方式探索展览。 纱幔_时间的印迹 观众可由展厅三层进入夹层的一处独立空间。设计方案采用双层的透光布料覆于原有的落地窗之上,自然光线得到了有效控制,室内光线随之趋于柔和。窗外具象的树枝透过双层纱幔被转换为抽象的树影,自然之物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纱幔之上的树影会根据天光产生形态的变化;同一时间,置身于展厅之中的不同位置亦能够欣赏到树影丰富的变幻。“怀孕美人鱼”侧卧于窗前,幕墙上的树影成为空间中视觉的主要引导,吸引观众直接用目光去丈量自然,感受来自生命力量的脉动。 “吴啸海的作品构建了一丛星群,跳跃于时间空间之中,游离于经验的内外,因此迸发出无限潜能。”展览空间设计顺延其作品脉络,带领观众在观看“自然”的同时,激发人们对于“观看”本质的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当我们目之所急的万物都可能被数字影像替代,我们如何重建与自然的连接?” 从身体出发,与自然同频,是此次空间设计与艺术家作品呈现出的答案。
项目信息 主办方:爱马思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展人:张子康 出品人:王令雪 展览总监:赵法之 展览设计:王子耕 策展助理:孙天艺 平面设计:连莲莲 展览时间:2023年3月3日-2023年4月16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爱马思艺术中心 空间设计:PILLS 主持建筑师:王子耕 设计团队:汪曼颖、陈明远、邓玥珠 展场施工:高瞻伟业(北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